十二橡树 发表于 2020-7-29 15:28:12

周三专栏 绘画与音乐


有音乐的地方一定要有琴,古人说的琴当然是古琴啦。琴是君子的必修课,无论是绿绮、焦尾还是绕梁,都流传下动人的故事。文人的画中也少不了琴,有松下抚琴的,有携琴访友的,画与琴的结合都提高了一个档次。晋朝大画家顾恺之却画了一幅《斫琴图》,画下了当时斫琴的场面,只是这顾大画家的原画早已不在,故宫博物院深藏的是宋摹本,从这幅摹本中能领略了古代斫琴的过程,是今人研究古琴的珍贵资料。

《斫琴图》宋人摹本纵29.40厘米,横130.00厘米。该作品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 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 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因画中表现的多是文人, 所以都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雅。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挺秀,颇具艺术表现力。此画与顾恺之的其他作品一样, 画面中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既能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也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人物的内在性情。
在《斫琴图》上钤有“宣和中”、“柯氏敬仲”、“孙承泽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说明此图自经北宋内府以来流传有绪,是迄今仅见的一幅描绘制琴过程的古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反映乐器制造内容的绘画作品。
顾恺之用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描绘出文人长眉修目的面貌和气宇轩昂的气质。这种线描画法的特点是:细条均匀、圆润、挺秀、柔中带刚,用笔使用中锋,行笔慢,力量含蓄,富有优美的韵律感。后人称为“高古游丝描”或称“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表现人物内心的神态时,也颇有心得。比如,右上角一文士独坐与一方长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拨动,其目光却驻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另外,在人物与人物的布局上,顾恺之刻意营造了“留白”和“气”。空间在表面上是不存在的,画布上的人与物在表面上也就闲的独立与分离,然而空白中却运行着无名之气,虚中含实,充盈画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三专栏 绘画与音乐